考得好,更要选得准——真的有2311个专业也吓不倒!
2018年04月24日 15:09 旗书网 顾东东
阳光明媚的一天,《大学专业百科全书》主编东哥在地铁上随手拿了份报纸,一下被“全国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吸引住了。
文章是这样子的“本次共新增备案本科专业2105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206个,合计新增专业2311个;撤销241个专业,涉及135所高校。”
因为是小报,后面也没啥解释;一般读者看了,是不是非常震撼的样子,是不是马上想痛斥中国教育了,是不是想去隔壁的留学中介去。当然,也有可能觉得中国教育实在太好了,给了我辣么多选择的机会哈。
当然,对东哥来说,吓不住的。如果按作者这个逻辑,那么就是甘其食昨天新增了一个包子品种,然后一百个门店;新闻就是“甘其食昨新增一百个包子品种。”
懂了吧?
东哥虽然身在地铁,但心向报社,准备对小编说“你这样说几千个专业是在吓人,是不对的。”
让东哥给你普及下常识吧!
中国所有的大学,专业不是自己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而是有教育部统一管理的,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当然有些老师觉得太严肃不太好的也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有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育部制定和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常见的“英语”就是“专业”,其“专业类”是“外国语言文学类”,属于“学科门类”“文学”;同学们毕业时候获得学位,就是按“学科门类”授予“文学学士”,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说某人是英语博士,是不准确的,应该是“文学博士”。
因为是个很严肃的事情,所以教育部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较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所以一般10多年才大规模调整一次;目前使用的还是2012年的版本,而之前则是1998年。1998年调整是新增了学科门类管理学,因此1998年之前学保险的是在数学系,后来才调整到管理学院;而2012年则新增了学科门类艺术学,在这之前艺术同学拿的学位都是“文学”,有些自觉作文写得不好的,美术、舞蹈、音乐专业的同学对自己拿“文学”学位的自我怀疑就来自于此。
因为大的调整10多年才一次,所以《专业目录》包含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基本专业一般是指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特设专业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殊需求所设置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T”表示。比如这次所谓“全国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中,部分是某些学校新增,但专业不是目录中新增的;还有一些则是真正的“新增”专业,基本上后面都有“T”表示。还有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特殊行业等专业由国家控制布点,称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
所以,2012年目录中列了基本专业352种、特设专业154种、国家控制布点专业62种,总共也就600种专业而已。如果把每个大学的专业累加起来,那数量还是蛮巨大的,但这个累加好像没啥意义吧。东哥节省脑力,就不去算了。
顺便再告诉大家个数据,除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根据教育部2017年7月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80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6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至于什么叫普通高等院校,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大学,其中本科院校,也就1237所。
刚才大家知道正确答案了吧。专业,其实没有那么多;因为大学里学专业主要还是打基础,毕业后还有几十年的职场生涯,凭大学里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读过大学的人大多还是知道,最后还是那些传统的经典的专业“有用”;专业仅仅是为大家提供一只保命的饭碗而已。更多的知识以及知识以外的,光书本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不要被这种标题党所吓坏;其实也不用担心600多个专业的选择,其实不少专业仅在个别大学开设,常见的专业大概也就一两百种。所以,这就是东哥主编的《大学专业百科全书》被很多高三学生和家长误解;因为他们以为新增了两三千个专业,而这个书才介绍了500个左右,那怎么能行呢?
至于《大学专业百科全书》干嘛的,真的不用介绍了。500+位学长、师长告诉你“我们是干嘛的!”人生的道路绝对不会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