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贴近百姓需求的优质书店
2017年12月21日 10:31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王坤宁
开设24小时书店,将书店开进博物馆、繁华商业区、旅游景点……北京发行集团不断探索发展新路——
10月1日,北京花市新华书店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11月8日,中国书店前门东大街店正式开业;12月6日,新华书店城乡华懋店正式开门迎客;12月8日,北京新华书店香山24小时书店正式开门迎客……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发行集团在推进书香北京的建设中,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开创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给北京读书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书香京城的愿景正在实现。
引领“静夜品书香”风尚
今年10月1日,有近70年历史的北京新华书店,首家24小时书店——花市新华书店开张。
读者小张上班地点在崇文门,自这家24小时书店开业以来,几乎每天下班,他都会来这坐坐,翻翻书。他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现在书店的灯光变亮了,有了多组样式简洁的桌椅和高大养眼的绿植,还有一个漂亮的水吧……这里“像个阅读空间”。
“设立24小时书店,不仅仅是营业时间的延长,更是集团在实体书店经营理念上的进一步探索。”北京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湛军向记者谈到集团24小时书店规划发展时如是说。他介绍,在闹市区、香山地区设立24小时书店,是集团24小时书店集群效应的一次有益尝试。李湛军坦言,无论是在繁华商业区,还是在旅游景点,集团接续开启“夜间书房”的初衷,就是希望培养和引领“静夜品书香”的文化夜生活新风尚,满足读者夜读书、静读书、精读书的阅读需求。
“花市24小时书店开业以来,晚上读者数量在不断增加。”北京市新华书店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洪生向记者介绍,书店将以书为媒,定期开展读书会、文化沙龙、文化讲座、亲子阅读等丰富的文化活动。他表示,不同地区的书店,定位也会不同,“香山书店致力于开创北京西郊公共文化空间,构建北京西郊首个‘长明’的文化地标。”徐洪生说,这些书店将尝试推出图书借阅、电子阅读下载等增值服务,让24小时书店成为“永不熄灯的图书馆”。
从花市新华书店24小时书店、香山24小时书店,夜间不断闪烁的红色“新华书店”招牌,无疑在向人们显示,有着近70年历史的北京新华书店,在新时代迈向了新征程。
创建“一站式”阅读空间
在商业区开辟新的阅读空间,是北京发行集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发挥首都国有图书发行主渠道的资源优势,加快实体书店发展,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和书香北京建设的又一新举措。
中国书店前门东大街店位于前门附近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一层,以“百姓大书房”为定位,让每一个读者走进来就像到了自家书房一样。“期望给市民一个轻松阅读的环境。”中国书店总经理于华刚说。在2015年成功打造雁翅楼24小时书店之后,中国书店今年还聚焦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开办了服务社区大众文化生活的西黄城根南街店。后续,中国书店将继续探索实体书店经营新模式,开办供读者休闲阅读的人文场所。
开在北京公主坟商圈的新华书店城乡华懋店则极大丰富周边居民、商场顾客、写字楼白领的文化休闲生活,为读者打造购书、阅读、交流、餐饮、文创产品展示“一站式”休闲体验空间。
“布局前门、公主坟商圈,将书店开进博物馆、城乡华懋商厦,北京发行集团在如今实体书店面临艰巨挑战的‘逆境’下,坚守文化阵地,不断开疆拓土,创新升级,倾力打造更贴近百姓文化需求的优质特色书店。”李湛军说。
探索书店多元业态
“新华书店城乡华懋店是北京发行集团与北京城乡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徐洪生说,新华书店进驻商城商厦并不是首次,但如何补充完善商厦的商业服务功能,提升文化品位是他们要做的。
记者在城乡华懋书店看到,读者熟悉的“新华书店”招牌醒目地悬挂在入口正上方。与传统书店不同,店内不再只有书香,还有咖啡香和清新文艺范儿。在图书文化展示、展销区旁,书店开设了更加适应百姓多元选择的文化创意产品经营区以及“新华时间”咖啡水吧简餐区。
这一景象也呈现在前门中国书店和24小时书店。丰富齐全的图书品种、高品位的文化读书沙龙、文化性与功能性相融合的文创产品、恬静温馨典雅的购书环境,传统与时尚的“混搭风”凸显出新华书店、中国书店的经营服务新风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顾客和读者在参观博物馆、商厦购物之余,还能在书店享受更多文化闲暇时光,这些店都打破传统思维,融入更多文化创新元素。如新华书店的自有品牌“新华时间”是多元业态融合的特色之一,为广大读者提供现场手工磨制咖啡和各色简餐、饮品。同时,开辟阅读、休憩和用餐一体的大面积休闲区,让读者享受更大更充足的阅读空间。休闲区周末可以变换为丰富的读书活动区,举办专家学者文化读书分享会、英语沙龙派对、少儿阅读讲座等多种文化读书活动。而店里设立的文化创意产品经营区,又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