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伊: 会作诗的“小书虫”
2017年06月23日 10:45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刘梦琦
陈秋伊和妈妈的共读时光。李珙 供图
“河水清澈澈,柳枝绿油油。青蛙叶上蹦,鱼儿叶间行。莲花可供赏,莲子可入药。我在河边走,仰头望杨柳。”《小河》这首诗的作者陈秋伊是天津市万全小学一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家里每每到了晚饭时间,妈妈李琪总要催促她好几遍“吃饭了,不能再看了”这样的话,陈秋伊才不情愿地放下手里的书去吃饭。李琪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最近女儿迷上了罗尔德·达尔的书,给她买了一套典藏全集,才一个多月又快读完了。”
日前,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全国妇联向全国亲子阅读家庭代表进行表彰。其中,陈秋伊是天津市唯一获得“书香家庭”和“阅读小达人”双料荣誉的家庭代表。为此,陈秋伊和爸爸陈光也参加了天津市妇联举办的“字·悦·读”儿童创意节,现场分享了自己和读书的故事。剪了短发的陈秋伊仰起头和参加活动的家长们骄傲地说:“我可是小书虫呢!”
从出生两个月开始便在妈妈的怀里学习看书,从此便埋下了阅读的种子。陈秋伊出生在天津大学的校园里,爷爷是天大教授、奶奶是医生、爸爸妈妈都是天大毕业,“邻居都是教授、高校工作者,每天在天大里面生活,阅读是我们全家都热爱的一项亲子活动。”李琪说。学会说话以后,陈秋伊指着爷爷两大书柜的书说:“爷爷,这些书以后都给我吧!”爷爷听了笑着回答:“好啊,那你要先认识字呀。”于是,家里人每天都带着陈秋伊去看路牌、店名等各种文字指示标志,“中国移动、中国银行、水上公园东路……有大半年的时间陈秋伊就认识了非常多的字,几乎大人说一遍她就能记住,我想这和平时阅读有关,她对文字的吸收率很高。”
《西游记》是李琪给女儿读的第一本古典文学。文言难懂的原版书,李琪边读边讲:“我觉得《西游记》是四大名著里最适合低幼阶段的孩子去读的,每晚睡前都捧着又厚又沉的原版书给她读一章,即使不能完全理解那些字义,但她会对书中的情境和故事产生想象。”于是,睡前读书成了陈秋伊最喜欢的事,4岁以前“讲书!讲书!”是她的口头禅。陈秋伊奶奶说:“有时讲得我都口干舌燥了,她还是不睡,嚷嚷着再讲一章,再讲一章。”
从讲书到指读,随着认字越来越多,5岁的陈秋伊能够独立阅读《星际之旅》了。《封神演义》《城南旧事》《安徒生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不一样的卡梅拉》《斯凯瑞金色童年系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李琪做过粗略统计,从婴儿时期第一本形状颜色认知书到现在,陈秋伊读过的中外漫画、绘本、幼儿杂志、童话故事、儿童科普等读物近500册,独立阅读的数量占一半以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陈秋伊父母的教育理念。只要有休息时间,一家三口就去旅行,去看书上讲过的世界。
每次去书店,李琪都和女儿各挑一本书,找个位置各自阅读,晚上还会给对方读一篇文章。陈秋伊给妈妈念《小桔灯》,李琪给女儿读《古文观止》。在陈秋伊升入小学,面临一个全新陌生环境的时候,李琪逐句翻译《陋室铭》给她,“我们要做品德高洁的人,也要和品德高洁的人来往。”
阅读让陈秋伊形成了良好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让她逐渐学会社会交往。李琪说:“你不需要特意降低逻辑维度去和她对话,她能和你在同一个思维空间里沟通,而且她是个非常有自信的孩子。相比于知识和文学的积累,我想这是热爱读书给她带来的更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