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手机报新一轮改版
传递打动读者的“掌上正能量”
2017年06月13日 13:0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赖永强
华西手机报“红围巾行动”前往仁寿县为学生送去崭新的课桌椅。华西手机报/供图
“正能量”已经成为今天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词,它能给人健康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作为手机端的媒体,怎样充分发挥其精准到达、贴身传播的显著优势传递社会正能量,是华西手机报在日常采编和运营过程中考量的关键问题。
将重要性融于贴近性之中
华西手机报在新一轮改版创新中,将“贴近民生”作为改版的第一个关键词,即在每天选题、稿件的确定中,是否“贴近民生”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除了封面头条文章以民生类稿件为主外,还专门开设了《民生通》栏目,每天重点整合集纳便民、为民、惠民的民生类新闻供读者阅读参考。
比如《省教育厅:小学入学年龄由各市县自己定》《四川22个扶贫专项方案出炉》《下个月起 无有效身份证明不得乘坐省市际班车》《预付式消费 商家自定条款限制多》等,这些民生类选题覆盖了政府举措、政策发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权监督、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对政府主要会议的报道也紧紧围绕老百姓关注的民生话题,传递的民生举措和民生信号站在百姓视角,进行全方位、细致的解读。把与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结合起来,并将重要性融于贴近性之中。
除了选题和视角注重民生化外,在新闻的表现上也注重民生化表达,在贴近性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文本的表现上注重二次深加工,努力与四川的民风、民俗更贴近,尽量用老百姓的语言,联系老百姓身边的事例,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正是因为有了“民生取向”,华西手机报的特色才得以充分彰显,对读者的吸引力才得到增强,读者每天从阅读华西手机报中,感知到的是一份民生关怀的温暖。
在“较真儿”中求证真相
自从有了互联网,普通网民便拥有了表达权和话语权,特别是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部分网民因戴上“面具”就容易忽视法律法规、道德禁忌的约束,发表意见的时候往往无所顾忌、信马由缰,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形成强烈反差。于是,就产生了网络谣言。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如同滚雪球般地聚合、裂变、扩散。
网络谣言传递出的负能量,严重侵蚀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社会群体心态,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作为能及时到达、精准到达的手机报,就应该在谣言出现的时候,及时求证,发布权威部门的声音,以廓清事实真相,让公众明辨是非。
华西手机报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在新一轮改版创新中有意识地开设了《较真儿》栏目,通过权威的求证,及时回应网络上的一些传言。比如网络热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大家爱吃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华西手机报立即刊发《“塑料紫菜”视频热传背后:多家企业接到匿名敲诈电话》,又如针对一行政区划的调整传言,及时刊发报道《德阳什邡变成都雍城区?公安:虚假消息》。同时,针对生活中的一些传言,华西手机报也有意识地进行梳理,并一一进行求证。比如《吃草莓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夸大其词》《刷爆朋友圈汽车“谣言”,有几个还是真的》《传统煮饭方式会多摄入砷?太不靠谱!》等等。
由于网络传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先声夺人,一旦谣言传播开来,网民往往容易相信这些“先声”,并附和、转发这些“先声”。因此,要想让辟谣的稿件具有说服力,就必须找到权威信息源。为此,华西手机报在编辑这类稿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寻找权威信息来源,从而达到以正视听的传播目的。这样就慢慢地形成了一个良性效应,经常有用户致电,希望华西手机报就某个传言进行权威求证。
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
华西手机报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平台,在日常传播活动中注重“暖新闻”的传播,在此次新一轮的改版中,特意开设了《暖新闻》栏目,每天选取本土体现人情温暖、彰显人性光辉的稿件进行传播。比如《达州90后城管小哥为小贩背婴儿引网友点赞》《万米高空孕妇突发险情 南充机场紧急救援》《点赞!高二学生为流浪者买食物》等等。同时,令编辑感动的是,华西手机报后台,每天都能收到读者对这些“暖新闻”的点赞评论。
除此之外,华西手机报打造“红围巾行动”公益品牌,并以“汇聚读者力量,传递社会之爱”为宗旨。2016年年初,华西手机报在读者间发起“今冬做件温暖的小事”的号召,开启红围巾“捐物赠书 温暖山乡孩子”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在四川掀起暖冬公益潮,当地著名儿童作家、名校老师为此次活动推荐了书单,并捐赠了书籍;一批企业家、大学教授为活动提供用车、捐赠现金、捐赠电脑等;一大批读者将爱心物品寄送到媒体单位……活动共募集到数万元捐款,以及学习用品、御寒衣物、图书、体育用品近5000件。华西手机报先后将物资送到简阳、宜宾、巴中的山区贫困小学,并采用账目公开的形式用善款购置了图书,在3所学校建起了“爱心图书室”。
2016年6月,“红围巾行动”又发起“六一”特别公益行,征集读者志愿者一同前往石棉县回隆乡竹马小学,为那里的孩子过“六一”儿童节。华西手机报爱心读者为竹马小学送去了羽绒服、学习用品和鞋子。
此外,华西手机报引入了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策划及线上销售。比如,盐源苹果、会理核桃和石榴、牛背山老鹰茶和花椒、雅安山药、米易枇杷、香城松茸……帮助贫困农户解决产品包装、图片文案制作、快递等难题的同时,也利用用户影响力和平台优势解决线上销售问题。
综上所述,华西手机报在新一轮改版创新中,尊重手机报这一媒介的传播规律,以及主要读者群的需求特点,有意识地注重舆论导向,加强内容创新,带给读者“乐观向上、给人信心、催人奋进”的阅读体验,最终确保了华西手机报正能量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