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14日举行 马云怎么看“一带一路”?
2017年05月11日 16:52 旗书网
旗书网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2017年4月1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外交部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据了解,习近平主席将出席论坛开幕式,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等相关活动。应习近平主席邀请,目前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论坛。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红旗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新书《马云:未来已来》当中,马云也谈到了关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个人观点。
马云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担当起世界责任的机会,也是中国希望为全人类做一些事情的载体。
马云说,如果把“一带一路”当作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当作中国参与制定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贸易规则的方式,“一带一路”就会给沿线国家带来实惠,就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而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初衷。如果以前的全球化是以获得资源、廉价劳动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为主,那么相信“一带一路”所发动的、所引起的全球化,应该是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为当地做一些他们现实情况下做不到的事情,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我相信‘一带一路’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想法。中国要分享经济成长的经验,更要分享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要勇于为世界担当。”
这篇文章全文如下:
当东方遇见西方
中国人跟美国人有很大的差异。美国人把自己想干的事情说成是全世界的事情,人类必须这么干,不这么干就不行;中国人为人类做了很多贡献,为世界做成了很多事情,却说成是我们自己家的事情。
原来新中国的经济非常落后,国家的经济实力比较差,所以大家对中国没有什么期待,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对中国有巨大的需求,也有巨大的期待,世界希望中国担当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
“一带一路”是中国对世界的担当
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担当起世界责任的机会,也是中国希望为全人类做一些事情的载体。“一带一路”根本不是什么转移中国过剩生产力,正像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崇尚的理念是给朋友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最好的,你不能把家里用不了的东西分给别人,那样麻烦就大了。
中国其实很了不起。在300年以前,东方文化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文化之一,这300年来,西方文化也发展得不错。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全球化是什么?是丝绸之路。
过去三五十年,世界融合的格局是美国化,是工业泛化时代。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世界上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之一,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进入全世界,把工业化推到了鼎盛。
但今天,世界经济贸易的不平衡,新技术的产生,经济形势的变化,
让中国意识到必须做一些对世界有贡献的事情。如果把“一带一路”当作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当作中国参与制定更加公平、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贸易规则的方式,“一带一路”就会给沿线国家带来实惠,就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而我个人觉得这就是“一带一路”的初衷。
如果以前的全球化是以获得资源、廉价劳动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为主,那么我相信“一带一路”所发动的、所引起的全球化,应该是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为当地做一些他们现实情况下做不到的事情,为当地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如果这样去思考,我相信“一带一路”才是21世纪真正了不起的想法。中国要分享经济成长的经验,更要分享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要勇于为世界担当。
而且,我认为“一带一路”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只有文化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才有可能带来经济的交流。
西方讲黑白相争,东方讲黑白相融
东西方文化是有巨大差异的。中国人见面是问“你吃饭了吗”,西方人是问天气好不好。原因可能是中国人靠种田吃饭,最关心的是有没有饿肚子,这是亚热带地区、农业社会的问题。西方是北温带,以打猎为主,天气好才能打猎,所以他们对天气很关心。另外,种田是不一定需要团队合作的,而打猎似乎更有必要进行团队合作,所以东方人的团队合作从历
史上来看相对差一点,作战能力也差一点。西方最早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从打猎到后来的掠夺,再到今天足球的发展都体现出很强的作战能力。足球人家是11个人踢得像1个人一样,我们是1个人踢得像11个人一样。美国人老是担心万一有一天中国强大了会不会控制世界,其实这就是东西方之间存在很大文化差异的表现之一。前段时间,我在美国跟一些媒体的高管们交流,谈论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他们讲得特别有道理,最后我问他们有谁看过中国的儒释道方面的著作?《论语》有没有看过一篇?没有。《道德经》有没有看过一篇?没有。我就说,我看过《圣经》,看过之后我懂得了尊重,我懂得了西方文化跟我们的差异,以及他们的强项和我们的弱项。
西方讲黑白相争,东方道家思想讲黑白相融。黑不一定就是坏的,白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小时候,只要我在外面打了架,不论是否打赢对错,我父亲都要先把我打一顿再说。这是中国历来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而西方讲究的是在冲突中解决问题。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在冲突中解决问题。这个世界怎么可能保持不冲突呢?“一带一路”怎么可能不冲突?全球化怎么可能不冲突?
中国的道家哲学讲究改变自己以与自然和谐,儒家思想讲究改变自己以适应这个社会,佛家讲究改变自己的行为顺应内心的发展。儒释道三家都没有出现对抗的思想,或者说一定要当“领导”。西方的拳击以打倒对方为赢,中国的太极以不伤人而制胜。所以,中国人在商业竞争中要让人家知难而退,对抗已经是下策,而让对手根本不知道怎么杀进来那才叫高手。
因为学语言的关系,我看了《圣经》。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畅销书”,它条理清晰,而且讲得你特别感动——其他的不用听,听上帝的就行了。我们佛家讲究“悟”就麻烦了,每个人的想法、境界和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文化当中有些说法很有道理。所谓文化自信是不能自负,要自信,清王朝是文化太自负了,被打垮以后我们又失去
了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西方什么都很好。其实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