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节目数创新高、精品创作成热题——
2017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春意盎然
2017年03月22日 14:09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记者 李婧璇 王坤宁 见习记者 张君成 郝天韵
关键词:暖
现实题材主旋律多起来
今年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参展推介电视剧节目创历史新高,共收录电视剧节目900部。其中,主题献礼之作和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可谓是独具视角、亮点纷呈。
《长辛店》是一部向党的十九大献礼的重点电视剧,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丰台区委、区政府委托北青传媒与森林影画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投资、共同拍摄,以小人物、大故事的表述方式,深入展现长辛店地区民族工业的历史发展和风云变迁,将工业文化和市井文化深度结合,再现长辛店地区为中国工业发展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春天里》讲述建筑工人辛苦创业的故事,既是一部央视的定制剧,也是一部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剧。电视剧《春天里》制片人助理、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精品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海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最初定名为《中国兄弟》的电视剧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已进入《十九大献礼剧参考剧目》片单,是一部正能量满满的电视剧。”
“从今年的春交会来看,今年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会有‘回暖’。”王海宁表示,从本届春交会现场所展出的电视剧来看,“很明显,关注现实的当代剧以及主旋律等题材逐渐多了起来,而且颇具亮点”。在王海宁看来,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不是缺乏观众,而是缺乏良好的制作,“只要我们做得好、做出精品,观众就没有不愿意看的”。
关注现实题材创作,反映火热现实生活,发挥积极正能量的影视精品成为本届春交会的一大看点,如著名导演赵宝刚执导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深海利剑》、由名制片人侯鸿亮担任制片的行业题材电视剧《外科风云》、由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的都市情感剧《深夜食堂》等均为业内所关注。
在北京电视台总编辑王珏看来,无论是即将由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外科风云》,还是赵宝刚导演正在率一众青年演员拍摄的反映海军生活的《深海利剑》,“都是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生活、观照现实的虔心之作”。
我们该如何看待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或许,正如曾推出《虎妈猫爸》《辣妈正传》等作品的制片人黄澜所说:“所有的创作者一定要做自己生活最有感触的现实内容,把最真挚的想法和感受,拿出来和观众交流,这才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不二原则。”在黄澜看来,作为一名电视人,我们要通过作品积极传递正能量,“那种正能量是我们扎根于生活,最后由我们的智慧凝结出来,并且放在目前的现实社会当中,依然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精
电视剧进入品质时代
当下IP霸屏、精品短缺,一些脱离生活、不符合创作规律、不注重戏剧结构、缺乏创作技巧的粗制滥造之作大行其道,甚至抄袭成风……如何让情节严谨、张弛有度、画风精致、人物深刻的精品佳作重回荧屏,电视剧制作的每个环节都须确立“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的工匠精神。
作为电视剧创作的前端——编剧,在讲故事中,如何发扬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深入生活体验,注重知识积累、遵循创作规律更是不可或缺,不管外界如何浮躁喧嚣,编剧都应该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精细打磨丰富多彩的故事,精心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如此,清流之风才可重现荧屏。在本届春交会上,由中广联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电视剧编剧(北京)论坛,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郑晓龙、尹鸿、赵冬苓、兰晓龙等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解析工匠精神之于电视剧创作的重要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在出席本次电视剧编剧论坛致辞时表示,此次论坛的主题为“确立工匠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抓住了当前中国电视剧繁荣发展的核心议题。“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有能工巧匠巧妙地表达承载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价值观,而在今天中国价值观体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个字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通向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要使之成为广大观众的价值观自觉,离不开编剧们,离不开电视剧工作者价值观先觉。”
“发扬工匠精神,让电视剧进入质量时代。”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戴维在出席此次论坛致辞时也现场发出倡议。戴维认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虽然是针对经济领域的改革发展提出的,但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和电视剧创作生产。
如何深耕内容,坚守品质?著名制片人刘德宏有着自己的感悟。他坦言,遵循精品剧规律,有时可能会不得不放弃一些市场热点或者噱头,但如果坚持把精品剧做下来,其实收益巨大。“它带来的效益是广泛的、全行业的、观众的。”刘德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