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服务助力深挖影视产业金矿
2017年03月02日 14:18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任晓宁
被侵权了的《鬼吹灯》
作为一种高资本投入、高智力结晶、高市场风险、高经济回报的版权产业,影视产业无论是从影视剧的创作、播出到发行、交易,或者是作品的投融资以及衍生品开发等环节,都离不开版权价值的深入挖掘与保护。随着影视业的飞速发展,影视作品通过版权服务获得的价值也日渐得到重视。
那么,影视作品制作完成前后,应该如何利用版权价值进行投融资,如何进行网络授权分销,被侵权后如何进行反盗版维权?围绕这些热点问题,2月22日,在2017中国版权服务年会期间召开的“版权服务与影视产业深度融合推介会”上,与会嘉宾对此进行了探讨。
以剧本为龙头带动全版权运营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推介会上了解到,近几年国内电视剧年均总产量在1.5万集左右,市场饱和,其中只有5000集赚钱,近三分之一的电视剧营收持平,另外三分之一没有播放平台和市场。
近年来许多制作单位为迎合观众,争夺当红演员、追求特技特效,然而收视或票房依然惨败,究其原因,是故事出了问题。“影视行业一切项目的标准是剧本,因此我们一直在努力从剧本上下功夫,能够直接给企业提供最优质的剧本,提供有利的服务。”影视版权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石现升这样说道。
影视版权产业联盟成立于2014年,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共同发起设立。2016年影视版权产业联盟获得一个名叫“版权资产示范应用管理项目”的国家项目,项目重点聚焦在文字作品、影视剧本版权领域,用联盟的服务优势和对版权的专业理解,打造了一个优质剧本供应和对接的渠道和平台。
“不同主体发挥各自优势,面向青年编剧,对编剧也好、影视机构也好,大家可以把优秀的作品通过不同窗口放到平台上来,我们以结构化的方式捕捉信息,包括版权信息等。版权的信息是为了保证今后的维权,遇到盗版和纠纷从源头就厘清。”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产业研究部主任马力海说。
目前国内的编剧市场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在工作,没有大规模的联合体。为解决这个难题,联盟还专门设立了编剧经纪人岗位。经纪人可以出面与制片方谈剧本价格,签订版权合同,也能节省制片方寻找剧本的时间,提前帮助制片人剔除不成熟的剧本,把具有可操作性的剧本传递到制片人手中,同时还可根据市场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剧本、原创剧本、代理剧本、版权保护和维权、剧本孵化等主要服务。
以剧本为龙头,影视版权产业联盟希望能为编剧提供市场价值,为剧本提供版权保护及维权。“作为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一是想呼吁我们影视版权行业加强行业自律,尊重原创。二是提示我们创作者加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维护好大环境。”影视版权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刘燕军这样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