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航天史上第一堂“天地联讲科普课”上线播出
2016年11月18日 15:34 新华社
脑机交互——用意念控制机器
【王亚平:航天任务越来越复杂。假如能突破双手操作的限制,直接用意念控制机器,那该多好!事实上,中国航天员已经开始试验这样一种“神器”——脑机交互技术。像霍金一样用面部肌肉来控制电脑吗?不,我们的“神器”比他的更厉害,连眼皮都不用眨一下,就能给电脑下指令。】
脑机交互是采集被试者的脑电,提取特征,识别命令,进行控制。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进行脑机交互技术空间适应性测试。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脑机交互在地面也能做,为什么要去太空试验?太空环境是否对脑电信号产生影响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这一实验主要目的是看太空环境是否对脑电信号产生影响,地面建的分类模型在太空是否适用。
【王亚平:在脑机交互技术中的p300实验中,大家可以看到,电脑屏幕上有四个卡通小人,小A、小B、小C、小D,我眼睛注视的是小A,这个指令就会通过电脑传输给机器人,机器人就会知道我想和小A进行交流。在运动想象实验中,我想举左手,机器人就会举起左手,我想举右手,机器人就会举起右手。我们还可以用意念拼出一段话。我想一句话,电脑就会控制机器人说出来,比如“祝全国小朋友健康成长!”】
失重环境下表演“远程投喂食物”
11月17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小朋友录制的一堂“太空科普课”上线播出。这是景海鹏在介绍“太空养蚕”装置。新华社发
介绍完三项实验,我们开始给小朋友们演示吃午餐的过程。
【王亚平: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在大家的印象中航天员还是只能吃味道不咋地的压缩食品,但其实咱们的航天员已经能在太空享受丰盛的大餐了。他们今天的午餐有土豆牛肉、叉烧鸡肉、什锦炒饭、黑木耳山药、紫菜蛋花汤等8种,吃饭时他们还会看一些视频娱乐节目。这次带上天宫二号的食品有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功能食品等6大类,近100种,食谱五天一循环。景海鹏在太空过50岁生日,竟然还吃到了生日蛋糕。】
在失重环境下吃饭也可以秀一下“特技”,比如远程投喂食物。陈冬撕下一块面包,随手一丢,面包就飘向了几米外的景海鹏。景海鹏张嘴去够,没够着,只好伸手接住,又丢给陈冬。陈冬再丢一次,这回,景海鹏成功地一口接住了。
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进行体检
【王亚平:吃完午餐,继续工作!一位小朋友在新华社客户端上提问,在太空会生病吗?如果生病怎么办?今天航天员们另一项科学实验,就是“太空体检”。】
CDS(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装置上有一根心电信号线,这根线有四个探头,连接在身上,测量我们的心率。在心电信号线下面的口袋里,装有测量血压的设备,和地面上的操作是一样的,展开后套在胳膊上。还有一个黑色袋子,里面包裹了一个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呼吸,可以搭在我们的胸部和腹部,来测量胸部呼吸和腹部呼吸。
在太空做CDS实验和地面上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超声。因为在太空中失重后,人的器官会发生一定的位移,所以在地面上很好找的位置,在天上就变得不太容易找,需要我们反复地变换探头来寻找它。
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事,平常我们做脖子的动脉检查时,很明显就一条动脉,但在天上发现有两条。一开始陈冬就找错了,找成旁边的静脉了,因为到天上后,旁边的静脉也变得很粗,很容易搞错。
“太空功夫之王”马上就要诞生了
【王亚平:今天进行的几个科学实验只是一小部分,神舟十一号这次一共带上来几十项实验。尽管工作繁忙,航天员每天都要做些体育运动。长期呆在失重环境下,有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想要保持健康,就必须坚持锻炼。】
我们表演了跑步、骑自行车、使用拉力器、穿企鹅服等项目,这些都是在天宫二号上的常规锻炼。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比如倒立、翻跟斗、悬浮打太极……因为没有重力,在地面上的高难度动作在天上却易如反掌。
我们还举行了一场“太空比武”,陈冬打起太极拳,景海鹏使出“无影脚”,“太空功夫之王”马上就要诞生了!
在浩瀚星辰的怀抱中进入梦乡
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晚上航天员们睡前会有一小段自由活动的时间。有时候,我们也会时髦地玩起“自拍”,给这段难忘的经历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有时候,我们喜欢来到窗前,静静地看看窗外美丽的蓝色星球——我们的地球。看,是不是很美?
收拾完东西,我们和大家挥手告别,飘回休息区。今天工作结束,我们要去休息了。希望小朋友们喜欢今天的太空科普课。
【王亚平:在浩瀚星辰的怀抱中,两位航天员进入了梦乡,他们会梦到些什么呢?明天又将是充实而忙碌的一天。今天的太空科普课就到这里,祝小朋友们早日实现自己的太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