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的电影书
2016年07月15日 10:55 风行水上
【电影评论现下很流行,像左读君这么懒的,看电影前也就只参考参考影评了,但看完电影有时就会觉得,有些影评写得真是跟淘宝卖家写商品描述一样——实物跟描述完全是两回事,该给差评!!
本文作者高军,常以“风行水上”这个id混江湖。他就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影评写得很好的人!!当然,我觉得风行水上老师也写得很好啊,那么多转折,这个看电影走丢的“天资过人”的小孩太抢镜了!!感谢高军授权左读发布此文。】
我看七七写的东西已经有些年头了。以前是在天涯还是在什么地方偶然看到七七的博客,淡绿色的页面,有讲电影的,有讲书籍的。文字非常安静澄澈,所以一看就看进去了。经常跑到她页面上看她有没有更新,我算是早期的“七粉”,只不过没法跟她交流,她也不知道。有点像早年参加地下党,隐藏得太深了,没人能给我证明党龄了。后来在杭州城见到七七的时候我还跟她说起过这件事情,反复跟她求证,你真是苏七七真身?不要骗人哦?我不知道后来有没有要求她把身份证拿出来给我看。
七七本业是电影学博士。我以前在博客上看过她写的许多电影评论,有些电影我是受她的文章影响才找来看的。我是很少进电影院的,小的时候看电影丢过一回,心理上留下阴影了。
那时,我跟我妈到部队农场去看《卖花姑娘》,看到顺姬眼睛被地主婆弄瞎的时候,全场大放悲声。我那会个子小,就感到头上像下雨一样。一抬头,我妈不见了!晚上散场的人,黑压压地往外走,我就牵着一个老头衣角跟着他往外走。老头回过头一看,是个俊小子。他就回过身推我说:“去!找你们家人去!”我偏不!就拽着他的衣服。昏暗中我看见他穿着一件快洗白了的黄军装,我爸也是穿这种衣服。我想他能给我送到家,这小小事例证明我小的时候天资过人!
我妈等电影散场以后才发现我不见了,这时才慌了神。她也不哭顺姬的苦命了,跟我爸打着手电筒到电影院找我,据说把电影院的椅子都挨个翻了一遍,连地上的香烟壳子都捏了捏,似乎我小得可以藏在香烟壳里。他们在找我的时候,老头带着我坐在我家门口等他们。夏天夜里,萤火虫飞来飞去。他摸着我的脑袋说:“我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孩子,把妈都跟丢了。”
所以我一直不爱上电影院去,师娘以为我心疼钱,其实不是!我就是有幽闭空间恐惧症。电影院在电影开始之前有点庄重,比如电影开映之前会先打一遍铃,然后再打一遍,灯慢慢暗下来,只留下到厕所或者“安全门”的几盏小红灯亮着。这时还有零零散散的人进来,就显得鬼鬼祟祟的。领座员摁亮小手电,看看票根示意到什么地方坐。这个人就拿屁股擦着人脸找座位,找到了赶紧坐下来。后面的人已经在小声而愤怒地说:“坐下来!坐下来!你挡住我了。”
然后是片头出来,比如八一厂的,就是一颗闪闪发光的五角星。长春厂的是工农兵雕像,也通体发着灵光,士兵举着枪,工人拿锤子,农民抱谷穗一路旋转着出来。不过看来看去就那么几部电影,用一句顺口溜就可以解释完,“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罗马尼亚搂搂抱抱,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所以说,整一个童年及少年时代我没有看过什么好电影,电影院对于我就是一个黑洞洞的地方,人进去然后再出来。
我是受了七七的博客影响,才算是比较认真地看了几十部经典的电影。比如说读了一篇七七说好的电影,我就去找种子下载,找不到种子就到街上的碟店去找。以前老博物馆有个卖光碟的店,里面有很多好的碟片。淘碟现在想想还蛮有意思的,像老母鸡在地上划拉虫子一样,手飞快在碟片上拨来拨去,看到眼生的赶紧抽出来一看。François Truffaut的《四百击》、《日以继夜》都是在这里淘到的。Eric Rohmer找到一些,但是看不下去,现在也不知道塞到什么地方去了。那时真是盗版影碟的黄金年代,电影院前脚放,后脚盗版就出来了。甚至是电影院没放盗版也出来了。这种盗版碟片委实看了不少,想赖也赖不掉。

比如七七博客当中说到小津的电影,我看了七七的文章就去买一套碟片,碟店的老板说小津超级闷,怕是不好看。但是我也全部看完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浮草》,现还常常翻出来重看一回。电影中有个场景是戏班子老板跟他的情人隔着大雨吵架,白蒙蒙的水气像银河一样把他们隔开,两个人像飞蛾一样在廊下盘旋着。到了戏班子快不行的时候,班子里几个演员到妓院里商量是不是偷老板钱。其中有个人忽然站在道德制高点斥责其他人说:“怎么可以想这样的主意?太可耻了!”结果夜里这个道德家偷了老板的钱跑路了。这家伙怕别人一下手自己就弄不到了,所以就先拿话稳住他们。这部电影中的一些小奸小滑处处可见,所以我在看的时候觉得都能原谅。后来班子散了之后,老板与他的情人在车站见到了,互相磨不开面子和解。老板摸出一支烟,但是找不到火,浑身乱摸。这时那个女的擦着火凑过去,他偏不点等着火灭了。这个女的又擦了一根,他歪着头,香烟在火苗前躲闪,火灭了。她又擦了一根,他把烟点着了,两个人开始商量一下步怎么办。这时火车气笛响了——这使我想到一首诗,是老杜的“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七七这次出版的《雨中百合般的爱情》,我用了三天时间把它看完了。发现书中提到许多电影我还是没有看过,后来在读到“逝去,与失而复得”时才像遇见熟人一样兴奋起来。
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我全部看过,《黄昏清兵卫》还看了不止一遍。七七说在电影中看到“井口家的房子在黄昏时光升起的炊烟时,忽然想到皖南看过的荒圮的老屋来,消逝的是什么呢”,此处设问问得妙。“谁家烟囱不冒烟”,我们老家有一句老话是形容虽然困顿也要坚持将日子过下去的的傲气。黑船到来之后,日本的社会起了很大的震动,武士这个职业就面临着要改行的风险。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一群武士在学西方的操枪术,下级武士在一般百姓眼中真是活成一个笑话了。当时许多“落语”就是嘲笑武士的,比如说武士刀钝得切豆腐也切不动了。清兵卫是个下级武士,这个人很自持。虽然内心里喜欢着朋江,但不肯跌了自己的位分。当饭沼来提亲的时候,他拒绝了。每天当值,晚上回来劈柴、煮饭。然后坐在檐廊下面喝一杯清茶。日子过到近乎于琐屑,都是到在被逼到角落里一下子爆发出来。
七七说山田洋次有两次武士片非常“同构”。不同的地方在于《黄昏清兵卫》传达的是“悲凉”,而《隐形鬼爪》更趋向于“孤愤”。我在看这两部片子时,突然想到如果把结局安排成这两个武士都被别人打败了,但他们明明知道会被打败,仍然去迎接对手的挑战。后来我把这个想法跟别人说,人家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很烂的设想。这本书是以一种书信体去写的。收信的人是个叫TT的人,我原以为这个TT是阿波(阿波是七七的老公,我称他波将军)。

后来看小克的前言才晓得不是。TT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就是现实生活中写信也不必要写给某个人。我觉得这种书信体更能让人放松下来,长话短说也行,短话长说也行。王羲之、苏东坡他们经常写这种好信,难道真是一封一封寄出去?
电影评论这种文章我觉得很难做,因为前面有个电影在那里。近了也不行,远了也不行。古代时候人做诗,讲究一个“兴”。电影对于电影评论在这个地方相当于这个“兴”字。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电影评论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它跟电影是一前一后的关系,坐起来都是一样高。我跟阿波在南山路浙江美术馆看完画之后,出来抽烟。春天树上爆出无数的新叶子,在风中哗哗响。阿波忽然看着我说:“七七很厉害!什么电影经她一说,哎!我看的时候心里明明白白的”。我当时回头看他一眼,因为在我们乡下没有人这样公然夸老婆的。知道她好,也要藏着掖着。所以对这本书的好处我还没说完呢,不过没说完也只能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