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能否安放人类文明纪念碑
2016年06月24日 16:33 王湛,张煜锌

当太阳发生灾变时,地球人逃生无望,在冥王星上建立人类文明纪念碑,告诉别人茫茫宇宙中曾存在过我们这样一个渺小而伟大的智慧文明。
↑这是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计划写成单篇的《在冥王星上我们坐下来哭泣》的故事梗概,题目灵感源于拜伦的诗《在巴比伦河畔我们坐下来哭泣》。
虽然,这一构想后来没有单独写成小说,但在《三体Ⅲ•死神永生》中,刘慈欣将其融入了其中。
星空到底能否安放人类文明的印记?就目前的科学探测,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一直在探求这种可能性,而作家们也一直在书写这种可能性。

“瞎写”与科学探测不谋而合
最初印象就是黑暗,像一只永远闭着的眼睛。在这个距离上,太阳的光线已经很弱了……冥王星有着蓝黑相间的大地。
黑色的是岩石,当然它本身不一定是黑色的,只是光线暗的缘故;蓝色的是固态的氮和甲烷。
据说两个世纪前冥王星处于海王星轨道内侧的近日点时,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时它表面的冰盖部分融化,产生了稀薄的大气,远远看去呈深黄色。——《三体Ⅲ》


↑在《三体》里,刘慈欣这样描绘冥王星的外貌。回头看,这样的描写,跟“新视野号”的探测,有一些不谋而合之处。
然而,刘慈欣说,自己对冥王星的描写是“瞎写”——
“冥王星作为太阳系里最遥远的一颗行星,那个时候,人类对冥王星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我写作时都是发挥想象力,当然,当时也是有科学家推断过冥王星的构成。这次‘新视野号’发回的高清图,总的来说,跟科学界的想象差不多,固态行星的表面,一般都有雪、有岩石。”
刘慈欣也在《三体》里写到了冥王星上的雪花:“冥王星上出现了小雪花,从淡紫色的天空中飘落。这是被蒸发的氮和氨。”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遥远的行星状天体,由于一直都只能在地面或地球轨道上对冥王星进行探测,因此冥王星表面究竟是个什么状况,我们其实并不太清楚。所以,‘新视野号’的高清图,确实激动人心。”

↑刘慈欣说,冥王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天体。“因为太阳系是这样一个结构,离太阳近的行星都是类地固体行星,比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但是,到木星就开始变成气体行星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是主要由气体和液体构成的巨型行星。可蹊跷的是,在太阳系最外围的冥王星,又是一个类似的固体行星。”
因此,在冥王星上面能发现些什么,是很让人感兴趣的事情。
不过,刘慈欣有着几乎和所有人一样的失望,那就是“新视野号”无法近距离绕飞冥王星,而是只能掠过它。
“从以前的‘旅行者号’到现在的‘新视野号’,同位素核电池都不是用来推进,而是用来给各种仪器供电。‘新视野号’的推进依旧采用传统的化学火箭,这个玩意只有钢琴大小,它能带多少燃料?!宇宙中减速也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它没有足够的燃料减速。”
因此,要想亲密接触冥王星,甚至在冥王星上“坐下来”,看看那儿究竟有没有地儿可以安放人类文明纪念碑,还得等下一回。
冥王星给文学无限创作空间
地球确实是一个等待终结的好地方,落叶归根嘛,但我们还是希望‘星环’号能去冥王星。——《三体Ⅲ》
↑刘慈欣说,冥王星是太阳系边缘,是位于柯伊伯带上的遥远行星,充满了神秘和未知。正因如此,他会在《三体》的写作中“选择”冥王星。
“冥王星位于太阳系的边界,受太阳灾变的可能性比较小,太阳系出问题的时候,它会是受到波及最晚,也是最小的。”不过,刘慈欣说,“如果太阳系遇到入侵,它可能是最前沿的地方,虽然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有外星生物的存在,但按照基本的自然规律,应该会存在。”
冥王星也让其他的科幻作家们,对它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
比如,当代科幻小说大师金•斯坦利•罗宾逊的《巨冰阵》,写的就是冥王星的北极地区矗立的巨石阵;作家叶永烈则写了一名宇航员宇宙航行的故事——《飞向冥王星的人》。

↑不过,刘慈欣并不认为这次有关冥王星的新发现,会催生更多以冥王星为题材的科幻小说。“在科学的概念上,此次基本上没有颠覆性的更深层的发现,这些本来就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一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对宇宙的好奇心,会唤起大家对星空类科幻小说的兴趣。”刘慈欣说,“星空毕竟是一个我们每天面对,但无法到达的浩淼空间,就像古代人看到大海,探索的欲望产生了大航海时代,太空是更广阔的时代,更容易唤起好奇心。就像《星际穿越》里说的,我们的征途是星空大海。”
刘慈欣自己也爱看这类有关未知空间与时间的图书,“我看的也是非专业的普及性的,比如《天文学》、《时间简史》、《细胞生命的礼赞》、《宇宙之书》。”
“其实,1980年代,也有十分畅销的科幻小说,有些比《三体》还畅销。”刘慈欣举例说,比如《飞向人马座》、《小灵通漫游未来》等,“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淡忘了。”
科幻小说在国外比较受重视,设有星云奖、雨果奖等权威奖项,但刘慈欣觉得“国内的还是不太成熟、水准不是特别高的阶段。”
从作品质量来看,中国科幻文学和欧美科幻文学没有多大差距,因为每个国家读者的喜好不同,很难用通用的标准来评价。我认为差距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上,包括科幻作品的受众规模、作家群体的规模以及作品出版的规模。这三方面,中国的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严格来说,科幻作家数量还不到美国的1/10。世界科幻文学市场80%以上的份额都在美国。”刘慈欣说,这与美国是一个年轻国家,思维较活跃有关,当然,也与他们航天科技发达关系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