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剖析社会与人性的解剖刀
2016年06月14日 16:39 沈曦
《在西方的注视下》一书出自著名波兰籍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之手。约瑟夫·康拉德凭借其丰富的海上生活经验,创就了精彩的海洋冒险小说,有着“海洋小说大师”的称号,同时也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
他继承了亨利·詹姆斯开始的英语小说的实验与改革,并像詹姆斯一样,为杰出的维多利亚小说与最出色的现代派作家提供了一个过渡。他的作品不但以印象主义著称,更以其悲剧性的特质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代表作《黑暗的心》颇负盛誉。
《在西方的注视下》作为一部意蕴深沉的政治小说,出版后在俄国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其情节、人物和主题都让读者觉得一针见血,意蕴深长。
在小说中,约瑟夫·康拉德将主角拉祖莫夫投放于局势动荡的历史环境当中,彰显了人与社会关系的悲剧性特质。同时,还表现出那个时代对人的遭际和命运、情感生活和观念意识的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人性。可以说,本书在对于社会与人性两大方面都进行了细致而又一针见血的解剖与评述,可谓是一把社会与人性的解剖刀。
小说主要围绕着主人公拉祖莫夫的遭遇和内心的变化进行,情节极具沙俄色彩。拉祖莫夫是圣彼得堡的学生,为了自保,他将在家中避难的革命党人交给了警方,致使对方被秘密处决,于是他开始了内心的挣扎与忏悔。
尤其是在日内瓦当间谍的那段时光,拉祖莫夫几经反省,进行了人生中最为深刻的自我剖析,最终决定自我救赎——他决定向哈尔丁一家坦白自己的背叛行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却得到了真正的灵魂解脱和精神释放。在这其中,作者对于主人公拉祖莫夫的内心刻画细腻而又独到。
本书一共四章。在第一章中,康拉德就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矛盾体:原本遵循安逸生活的拉祖莫夫在遇到了革命者的闯入之后,其生活和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混乱与矛盾。而后,拉祖莫夫奢望通过背叛哈尔丁这一途径,回归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不被打扰的空间,从而进行自我保护。
也正是这样的举动,使他陷入了更大的精神的矛盾之中。其后的三章,将这一矛盾点进行深化,突出了处于那个时代的俄国社会特征以及诸如拉祖莫夫一般俄国人民的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与彷徨。
纵观整个故事,拉祖莫夫总是在“背叛”一词上过分纠结。一方面忏悔着自己出卖了来自己家躲避灾祸的哈尔丁,另一方面又对“背叛”哈尔丁一事寻找着信仰上的皈依,那就是要让俄国“强大而统一”。
陷入这种纠结无法自拔的拉祖莫夫正是代表着现代社会进程对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的冲击,同时也再现了沙俄时期俄国社会的历史痕迹和社会特征,在他身上或许能寻找到那时多数俄国人民的影子。
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讲过这样一句话:“康拉德的人物是逼真可信的。”拉祖莫夫便是这样一个在当时俄国的社会进程中逼真可信的人物,他饱含了当时俄国寻常人身上的人性内涵,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小说在英国反响平平,而在俄国却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原因之一。
另外,本书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英国作家,康拉德选取了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诠释着俄国的社会进程以及俄国人的心路历程。小说以一位英国绅士作为叙述者,冷静地而又犀利地观察着俄国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纠结,极大程度地还原了历史的原貌。但与此同时,小说的叙事者却又不总站在公平客观的角度讲述故事,多数时候,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于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者的好恶。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如果您只将本书当作一本探究俄国历史进程的政治小说,便失去了它的真正价值。若是能够从多方面去深入探讨小说向读者们展示的社会与人性之间的悲剧性特质,像主人公拉祖莫夫一样去鞭笞人性中的善恶,或许会得到别样的收获。

【英】约瑟夫·康拉德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