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会写是乐事
2016年06月13日 14:20 红旗出版社 八圈
周六去杭州的良渚文化村参加风行水上和张唐的新书沙龙。沙龙安排在文化村的阅读者咖啡里。我无奈地在迷宫般的小区里绕了半个小时才找到这家咖啡馆,尽管之前去过一趟。上次张定浩的《既见君子》也是在这里做活动。

新书《快活馋》,原本说是叫“欢喜馋”,基于一些我们可以理解的理由,最后改名如是。这就是一本闲人说吃的小书。人闲,落笔却无一闲处。
风行水上(高军)是豆瓣上很红的中年人,他是合肥的画家。2010年开始在豆瓣大规模发文,我一看这是要红的节奏呀,就厚着脸皮就讨了一张墨梅来。讨之前我也不晓得他画得好跟不好,拿到手一看,确实是好的。之前他的《世间的盐》卖得很好,写得都是市井小事,有一种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味道。
张唐是一个跑步的人,江湖人称唐姐,祖上是金陵的大户人家,父母又都是文化人。唐姐说过,“那种跟着菜谱亦步亦趋的厨房工匠,实在是做饭的最低层次,看菜谱看得是对食材的处理方式,其中包含了想象力和经验,要是精确到分秒时间和克两油盐,那还不如买个机器人来做厨师,好吃的中餐不容易复制,就是这个道理了。”跟我这种乡野土狗只能从宋人清人笔记里看文人吃食附庸风雅不同,唐姐从小就是锦衣玉食堆出来的,看得多吃得多了,见识自然不同。比如他说包子,就说以前金陵饭店后门有个小小的外卖窗口,专卖包子,什么时候去都是长长的大队,个头要白要大,像女孩子的胸一样,白得耀眼,大到一只手握不过来,吃的时候颤巍巍地捧在手上,慢慢把嘴凑上去狠狠咬上一口。让我这种以早上能买到甘其食的包子自喜的人无地自容。

苏七七是阅读者咖啡的老板,也是沙龙的主持。她有一种天赋,就是不管什么作者来做活动,都能抢过作者的话筒不断地跟听众互动。有读者问风行水上和张唐,怎么脱离经验写作进入文学写作,苏七七抢过话筒先说了一通。风行水上说自己其实不会写,但年轻时候看了很多笔记小说,就在本子上自己练习,又说二人都只是凭经验写作,算是玩票。我坐在下面,听着心急,怎么不讲讲做菜呢,怎么不让这两个老饕说说哪儿哪儿的好吃的呢。后来我明白了,苏七七肯定不做菜。
活动完了之后,苏七七的老公阿波、风行水上、张唐和我在店门口抽烟。风行水上的夫人这么老师也凑过来抽烟。这么老师也是写字的,她的《万物皆有伤心处》和《大好河山可骑驴》虽然也是说诗词,但那境界比安意如啊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咦,这个句式有一点点奇怪)。我说风老师的帖子我现在看不动,写得太长了,可以写得再精炼一些,至少分段多一些,利于阅读。这么老师说,风行水上从来都不分段,现在豆瓣贴的文章,都是这么老师先编辑好再贴上去的。
后来我们去吃饭。席间我跟张唐窃窃私语,我说你们南京有一道韭菜炒螺蛳肉很好吃,当年我去南京出差的时候去狮子桥吃的夜宵,就被南京的朋友耻笑。张唐听后说,那是,狮子桥就相当于你们杭州的河坊街,就是给旅游者准备的。我正准备想阐发一下,现在正是吃螺丝的好时候,所谓清明螺蛳胜似鹅,猛然想到张唐曾经写过一篇讲韭菜螺丝头的。大概说厨师都不吃韭菜螺蛳头,因为要拿沤了几天的臭尿来泡螺蛳,待鲜活的螺蛳熬不住臭气探出头来时,用手在盆里猛搅,不多时便头壳分离,滤清洗净即可,方便得很。一想到这,我就只能狠狠地再嗦几枚上汤螺蛳,以洗当年之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