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热闹越孤独
2016年06月13日 14:20 红旗出版社 慢卷狂澜
今天上班路上等红灯,低头刷屏,翻到明日兄在来往上发了一条感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梭罗。一面是社交饥渴,一面是社交恐惧,我猜这才是普遍的人性。与其说当下的社交软件导致了群体性的孤独,不如说是它把人类千百年的普遍的内心写照更显著的呈现了出来。无论如何,社交软件让那些内心深处社交恐惧占上风的人们获得了更加便利而静默的表达权和社交权力。当我们感知到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孤独的时候,这种感觉要比独自孤独更好一些。虽然我不同意译者的观点,但我并不反对推荐这本书:《群体性孤独》。”
看完,我马上点给他一朵太阳花笑脸,他已经有11个“赞”了。是的,我有许多手机上的点赞朋友,我和明日兄就是点赞之交,在来往上说话放肆,但面对面的时候我们相当客气,说完了天气后就开始陷入无语的那种。

日常生活的琐屑,事务性工作的繁冗,无来由的伤春,只有刷屏能够暂时让我们淡定下来,看看别人的生活是否和我一样虚与委蛇。物质上的丰富给我们带来的满足感已经减退,二十年前,我们努力去做一个获取金钱的弄潮儿,就会获得莫大的心理满足;而今天,物质上的需求淡薄了,精神领域出现了一大片需求空白。摆脱空虚的最好方法是旅行,让疲惫的身心轻轻安放在大自然中;第二种方法是和人聊天,但我看看周遭,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微信;课堂上,老师在讲,学生低头发QQ。通过技术手段,大家拼命联系,不间断地卖萌,但相反却让我们陷入了更深的孤独,手机成了我们与世隔绝的气泡。
【作 者:[美] 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她为了研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15年来深入两家养老院,对200多人进行了实地研究;为了研究人们的网上互动,与7家中学合作,收集了450名中学生的第一手研究资料。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年轻的“电子土著”比他们父母辈更懂得鼠标的应用,但就是这样的鼠辈们,却已开始显现出情商低于智商的倾向。冷酷,至少表面上我90后的女儿对于微博上报道的死亡消息显得漫不经心:“死得并不多呀,才3个。”双休日,沉湎于手机空间里的热门话题“花儿与少年”,却对出门3公里观看千年古画展毫无兴趣,甚至对旅行也抱以“太累了”的想法。我经常为此焦虑,时代由网织成,从前的网是邻居网、同学网、同事网、关系网、情感网,妈妈们去茶馆店谈天,奶奶们在小区里边甩胳膊为聊家长里短,有格调的人则去写书、作画、歌唱、舞蹈,自从有了互联网,看似空间一下子阔大了,但多数在虚拟的线上。所以我们是越热闹越孤独。反过来看,因为电子土著们多为独一代,线下他们也是没有兄弟姐妹好交往,隔代的唠叨又让他们头大,所以泡在线上的时间会更多,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富有、更美丽、更体面、有更多的朋友。所以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到了网上“像是换了一个人”。
联想到婚姻,两个人相处就像刺猬,太近要扎痛自己,隔太远不能相互抚慰,人性就是这么脆弱,特别在高楼林立下倍增的压迫感,我们很渴望集体生活,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所束缚——点赞之交多好啊,我们有人陪伴,有人一同伤感共鸣,却无须付出友谊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有时候想不见谁,隐身就行。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10年前张楚这样唱道,“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大家应该互相微笑搂搂抱抱,这样就好,我喜欢鲜花,城市里应该有鲜花,即使被人摘掉鲜花也应该长出来;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大家应该相互交好……”
没有代价的爱是轻浮的,没有沟通的感情是苍白的,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真实体温的抚慰的。享受片刻的孤独,从热闹中抽身出来,放下手机,和好基友好丽友去喝杯茶吧,就像阵雨刷洗过后的天空,获得心灵的蓝天白云和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