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浮云无咎
2016年06月13日 14:20 红旗出版社 八圈

情感支离破碎的女作家写爱情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时候一天三次,有时候三天一次。这一款型的女作家们希望读者和自己都能相信,人间大美莫过于男女情事。另一种模式是把此间凄苦逐一摆出来,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希望以此证明,女子的不幸不是源于自己的爱无能,而是男人皆不可爱。
【这是小剧透】
在小说《浮云》里,林芙美子大致上勾勒了他所能接触到的所有男子的形象:奸污女主角雪子最后以大日向教骗钱的杉夫,色心色胆兼具但粗鄙又直接最后萧瑟地死于肺病的加野,外表不羁内心为糟糠妻所困又不停拈花惹草的富冈,短暂寻欢后不知所踪的美国大兵,爱着一个水性杨花不明来历的姘头阿世最后手刃之而自己也身陷囹圄的旅馆老板向井。唯一一个看似完美的男子是小说末尾给雪子看病的喜欢听德沃夏克的医生比嘉。不过,根据我多年偷偷看腐文的经验,这个完美的医生绝非一枚直男。
【小剧透完毕】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看到身边朋友发生太多不靠谱的狗血故事,那多半是因为你自己就是不靠谱的人,只有不靠谱的人才能和不靠谱的人一见如故杯酒倾心。这句话用在林芙美子身上也恰如其分。
林芙美子短暂的一生相处的尽是些非常男人,寂寞的过于文艺腔的精分的暴力倾向的一心求道的。这样的男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气场就叫不靠谱。林芙美子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自己延宕的生命,以及生命中出现过的这些形形色色的不停砥砺自己的不靠谱男子们。
所以,不可能指望阴郁的林芙美子写出色彩明艳、爱恨分明,简单又直接的爱情故事。在《浮云》里,雪子对富冈的爱纠结万分。
【以下是大剧透】
二人的情感起源于印度支那的惊鸿一瞥。姿色平庸一无是处的女主角与刻薄倔强的有妇之夫相遇在世外桃源。无边的蓝色天空和一望无垠的茶垄,吹过阳台的明丽的风,空山新雨后的温暖阳光,法国殖民者的优雅腔调……对远离战争的孤男寡女来说,这些是最好的催情剂。
起初的逻辑无比幼稚。雪子觉得,我爱你,我知道你没法和我在一起,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哪怕一起死也是好的。富冈的判断则是,我有自己的家室,我不可能放弃他们和你在一起,但是能跟你偶尔接触也蛮好的,不过最好你别来烦我。
加野病死之后,雪子愈发冷酷。在受尽富冈冷眼、独自打掉胎儿后,她得出男子皆不可信任的结论,惟有在大日向教里不停屯钱来求得安全感。而富冈为了阿世,不惜净身出户。怎料旅馆老板因爱生恨,手刃姘头。富冈陷于巨大的悔恨和茫然无措中。
雪子在富冈一次又一次的冷漠中走向寂灭。富冈亦觉得阿世之死即是自己肉身的毁灭。当富冈最终决心走向国境的边界时,雪子觉得那里像是大叻,又远远不是大叻,左右无他可寄托,也不妨随富冈而去。
放弃之后徒劳地幻想置之死地而后生,有一丝光亮之时又残忍地将那烛火吹灭。这就是情感不完美的第二款女作家乐此不疲的桥段。为了证明并非女性的情感缺陷,而是不靠谱的男子们造成雪子的歇斯底里与悲戚,林芙美子不惜机械降神,生生地让结伴私奔的雪子病死在雨季的小岛上。
【大剧透完毕,你可以不必看这本书了。但是这本书曾经被成濑巳喜男拍成电影,在日本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峰秀子饰演的雪子也在无数宅男心目中成为悲戚冠绝的女神。电影可以看一下,黑白片,满足你文艺的心。】



林芙美子在侵华战争中曾亲往中国和东南亚,一度写出为日本军国主义张目的文章。之后的小说中受战争影响和戕害的人物却一再出现,她也以一名批判战争的女作家形象重新赢得自己在日本文学史的地位。论者至今难以找到一个完整地解答其转变的答案(也许Joan E. Ericson的《Be a Woman:Hayashi Fumiko and Modern Japanese Women's Literature》中有更详细的探讨,但我没有找到这本完整的电子版,网上有部分书影)。不过我妄断,一个作者从狂热鼓吹战争,到对以男人为主体的战争的失败的有切肤之痛的话,也很容易将由对国家的失望转向对个体的男性性格的批判。将林芙美子所描摹的非常态的男子形象聚在一起,无疑就是一个贪婪、偏执、猥琐又无担当的战败国士兵的形象。
“在那悠悠的风景中,还包含着一场名为战争的大戏。而法国人却在风景中安然地过着蕾丝花边般淡雅的生活。”临死之前的雪子,眼前不断闪回大叻茂密的雨季里常绿阔叶巨树粗大的枝桠和从繁密的树荫里刺进来的高原上强烈的阳光。
回忆幽深而绵长,也只有大叻那些不曾言说的茶垄记得,这是一个“我什么都不再信”的女子,她说了一个“我深爱这个男人,却从不曾被谁爱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