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爱的旅行
2016年06月01日 17:05 林金壹
人一生中应该有两次冲动,一次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是奋不顾身的爱情。机智如布莱登·本森,将两者合二为一,与爱的人经历了一场单车骑行。

为了爱,我们穿越美国》取材于作者布莱登·本森的亲身经历,却“浪漫得像首诗”:一个迷茫漂泊的青年人在一座美丽的小城邂逅了同样身处异乡却自信迷人的乐队女主唱,他对她一见钟情,后陷入热恋的两人决定一起骑车穿越美国,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从作者的家乡威斯康星州到瑞秋成长的地方——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两人在灿烂的星空下互诉爱意,在镜头下相互依偎留下美好瞬间,一同在美丽的小镇上闲逛喝咖啡,躺在草地上的帐篷里缠绵拥抱。然而旅行并不总是美好的,尤是单车旅行这样特殊的方式让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美国西部肆虐的风中奋力向前,在爬坡和下坡的反复折腾下精疲力尽;在桑斯普林斯镇上担忧着度过了一个恐怖的夜晚,单车破损、水源断绝、突发疾病、恶劣天气……恋情最初的甜蜜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合、冲突乃至争吵和冷战。
钱钟书曾在《围城》里借赵辛楣的口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道出了旅行对于感情的强大考验作用:在历经旅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后,方能判断是否真能与同行之人共度余生。书中的男女主人公正是在旅行中逐渐发现对方身上的不美好,发现两个人之间的分歧,从最开始的热恋状态到中期的龉龃,再到最后的矛盾爆发。但难能可贵的是,这对年轻人选择了坦诚以待——在寻找落基山脉无果两人发生争执时,瑞秋要求闪躲的布莱恩说实话,有些犹豫的他最终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觉得很难和她沟通,向往自由和独处的快乐和挥之不去的失望和独处的快乐——美国理论学家认为,只要两个人开始交谈,交流氛围就形成了——尽管布莱恩的话多半是冲动之词,且令两人关系陷入僵持境地,但这至少是他对感情诚实的尝试,试着透露自己在相处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从而营造一个企图修复关系的交流氛围。除此之外,主人公们在恋爱中所表现的清晰的独立意识亦可以作为当下年轻人的借鉴。布莱恩一直渴望通过骑行来找寻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方向;瑞秋坚强乐观,自信能干,能够按自己的规律去生活。他们都做到了在经营好一段感情的同时,也用心打理好自己,这也是他们能化解大小冲突的根源所在。
旅行给他们以考验的同时,亦毫不吝啬地赠予他们美景:从威斯康星州的恬美乡下风光,到广阔湛蓝的苏必利尔湖,再到北达科他州金黄的麦浪,到沐浴在闪耀的银光中美得令人叹为观止的落基山脉山顶景观。手捧一本小书,心已经跟随作者穿越美国,沿途饱览各式美妙景象。对于自然,作者几乎有着刚出生的婴孩对母亲般的痴迷和依恋——在温纳特州的朱迪斯山上,作者紧紧抱着一棵树,“用鼻尖摩挲着树皮上的褶皱”,充分感受着与大自然的亲近。作者会答应瑞秋实现她穿越美国的心愿,部分也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正如其在书中开头所引用的乔治·桑塔亚纳的话:充满兴味地置身变换的季节,比无望的苦恋春天更令人快乐。喜欢纵情山水,喜爱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冒险,从细致的文字下流淌出的是一份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路旅行,艰险接踵而至,所幸的是,自始至终都有好心人无私帮助:不论是让他们搭顺风车的司机,免费为他们修理单车的工人,还是慷慨提供住宿和美食的多对家庭,或是告知他们路线的过路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力所能及地支持这对年轻人,这些或大或小的善举让整个路程都闪耀着来自温暖人情的爱的光芒。布莱恩和瑞秋在满怀感激的同时,也为此感到不解: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值得他人这样的帮助。也许是美国人生性开放热心,但我想更多的应是他们从这对年轻人身上看到敢于探索远方的勇气,追逐梦想的决心与坚韧,看到独属于青年人的无畏和激扬的青春。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只要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为你让路。
两辆单车,两个相爱的人,两颗勇闯天涯的心。为了爱,他们穿越美国;因为爱,这场旅行注定刻骨铭心。不知你是否愿意打开书,开启一段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