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品水浒》 书摘
2016年11月22日 16:18 红旗出版社 鲍鹏山
这王诜王晋卿,乃是苏东坡的朋友。东坡先生与他的朋友王诜,一同入了《水浒传》,而且还是以这样一种不大体面的方式,在他们的官职前,加了一个“小”字,一个叫“小苏学士”,一个叫“小王都太尉”,与下面的“小舅端王”,形成“群小相聚”之势,也算是施耐庵对他们的一种调侃吧。金圣叹说,“小苏学士,小王太尉,小舅端王,嗟乎!既已群小相聚矣,高俅即欲不得志,亦岂可得哉!”
我们来看看高俅步步接近上层社会权力中心的过程。本来,他是一个过街老鼠,被逐出京师,东京城中人人嫌弃,不许他在家宿食。他到淮西一待三年,也就是个下层灰色人群中的一个小帮闲。
是什么给了高俅机会呢?朝廷的大赦令。这是一个很有寓意的细节。它暗示我们:是朝廷的政令,解禁了高俅这类邪恶人物,使他有机会飞黄腾达,然后坏家坏国坏民。
还不止这些。当高俅得到大赦后,是柳世权的一封信,把他推荐到东京,使他在这个所谓的首善之区有了立足之地。董将仕并不是善恶不分的人物,恰恰相反,他的精明足以让他区分善恶,但他的精明更能让他区分利害。在判断了自身利害之后,他把高俅推荐给了小苏学士。小苏学士也一样,又把他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他们或是本分的小生意人,或是朝廷里体面的官僚,但他们都在作善恶、是非判断之后,又接着作了利害判断。
作善恶是非判断的是君子,作利害判断并把利害置于是非之上,就是小人了。他们知道高俅是个瘟神,但他们不是在自己手下解决了这个瘟神,阻断他的上升之路,而是恰恰相反,正如第十七回丢失了生辰纲的众军士所云:“火烧到身,各自去扫;蜂虿入怀,随即解衣。”他们从自身利害出发的考虑压倒了是非判断,个人的小算盘压倒了做人的大原则,小占了上风,大不见了,大人也就成了小人了。所以,施耐庵把苏学士写成小苏学士,把王都太尉写成小王都太尉,端王写成小舅端王。
人,也就从打个人小算盘开始,从大人变成小人的!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点要注意。柳大郎把高俅推荐给董将仕,董将仕是不高兴的;董将仕把高俅再推给小苏学士,小苏学士也是不乐意的,他们都把高俅看成是不祥之物、不洁之人。但当小苏学士把高俅这样为下层人民普遍厌恶的人推荐给小王都太尉时,他竟然是“见了便喜”,而且很快就“出入如同家人一般”。到此时,对这个处处惹人厌、被人推的破落户,我们要恭喜他,他找到家了。
但这还不是他的最后归宿,他现在找到了家,他还会找到国呢!
【鲍氏心语】正是这个世界上讲原则的人太少,讲苟且讲权宜自保的人太多,才让高俅这样的小人步步为营,并且往往最终还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