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改革开放的锣鼓
2018年12月05日 10:55 旗书网 李炳银
本文作者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常务副会长,著名评论家
今年,是中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40年纪念的重要时日。40年来,龙行九州,风雨兼程;凤舞大地,踏铁留痕。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稳步深入,成果巨大,书写了中国社会历史的新的辉煌篇章。中国的报告文学,以其真实文学的现实观察和独特书写,始终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是积极参与这场伟大变革,并真实客观地表达中国故事最直接,最深入和最富有记录表达成果的文体。在回望改革开放40年历史道路的时候,报告文学的经历成果可以侧影和传递丰富鲜活的历史内容和信息,足可以成为见证历史的重要参考。报告文学这种在我看来具有现实书写,“史志”品格般的个性作为表现,必将因为真实事实书写而进入历史珍藏,也无疑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化成果的可喜收获。报告文学这种始终植根社会生活大地,呼应人民关注,并在热情建设的角度上发挥的文学精神,是非常值得坚持和发展的文学方向。
1978年1月,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之后,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振荡效应。全国大小报刊转载,电台广播,人们争相阅读,一时洛阳纸贵。为什么一篇报告文学能够引发如此的局面,原因自然离不开文学真实形象艺术表达特性,与那个文学多年荒芜的阶段有关,与报告文学展示了一种个性分明的新颖风采密切联系。但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在社会经历“文化大革命”多年浩劫之后,以一种真诚大胆和真实的事实人物行动,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生活现象思潮的考问,以及对生活文明愿望、前途等的一种个性的抒发。在那个知识分子被丑化打击,科学活动被歪曲误解,在虚妄的政治活动压倒一切的情境下,作品歌赞了陈景润在政治活动严重干扰,物质条件非常艰难的环境下不顾打击嘲讽和误解,痴情于数学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的行动,并结合对陈景润的热情肯定有限的对“文化大革命”运动提出了问责批评等。这样的精彩表达,在当时可是个雷震一般的影响。因此,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先声,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动向,作为一种人们愿望目标的强烈诱导,这样的作品都是具有很大的社会现实振荡和推动作用的。很快,又有黄宗英的《大雁情》对中年植物学家秦官属坎坷科学人生的报告,有理由《高山与平原》、《依傍田野的小屋》对数学家华罗庚和小麦专家蔡旭生命曲折经历作为的报告,等等。这些对于神圣和高尚遭遇不幸情形的书写,这些真实动情的诉说,使人们看到了报告文学这种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文学的现实力量。从而进一步鼓励和引发了更多作家积极广泛大胆社会思考,一时间,回望和反思此前怪异社会人生情形的报告文学迅猛发展,成为大潮,成为当时备受社会读者关注的重要文学现象。像张书绅为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张志新烈士抱冤呐喊的《正气歌》、像王晨、张天来大胆面对“文革”中遭受冤屈,已被枪杀的遇罗克命运事件的《划破夜幕的陨星》、像理由动情书写美术家袁运生曲折苦难命运的《痴情》、像陶斯亮悲叹革命元老父亲,老一辈革命家陶铸遭受冤屈命运的《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等,都曾经一次次引起了很大的社会震动。这些报告文学作品,因为真实地书写人们此前疑惑的环境和痛心的身边人物事件,传递了一种人们强烈渴望社会转变的情绪,切实为回望来路提供了许多事实参照,为推动开始当时的社会反思、思想解放、拨乱反正潮流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或者说,这些报告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社会反思和寻求拨乱反正,追求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重要部分。
报告文学这种源自社会现实和民众内心的呐喊,是改革开放锣鼓的先声。继之,被称为“社会问题报告文学”类型的作品的大量出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报告文学现象。像赵瑜的《强国梦》、张敏的《神圣忧思录》、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这种以善于发现、勇于面对社会复杂矛盾和各种问题为特点的作品,是报告文学对此前作品中曾经存在,并很被读者看重的审视批判风格的继承和有效延伸,是在现实社会生活局面的观察思考中的主动再出发。表达了一种渴望改变和接近理想的追求。报告文学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社会参与性和影响力,其实也是对社会现实呼应的一种自觉选择,实现了文学与社会现实生活互动的机会,也是对自己刚性、深思性格的一种塑造。这些作品,因为话题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关联性,内容阔大丰富,表达独特深入,抒发生动激情,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很清晰地在报告文学创作历史上显示出刚劲、思辨、宏阔的个性风格,从而使报告文学作家站在了社会时代生活的前沿,思想的高度,积极参与社会的观念更新和变革进程,用自己的写作,展露出自己的社会道义承担和智慧才能。
报告文学这种专注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观察,并善于从矛盾问题出发思考的的创作现象,似乎巧妙地与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有一种内在的契合。当社会切实的开始了新的建设进程的时候,报告文学对于每一个新的表现和成果,总是给予热忱的关注和扶助,积极地拥抱改革开放的新生活。围绕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活动而开展的报告文学创作热潮到来了。柯岩的《船长》、李士非的《热血男儿》、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黄宗英的《八面来风》、袁厚春的《省委第一书记》、贾宏图的《解冻》、蒋巍的《在大时代的弯弓上》、雷铎的《中国的第X特区》、邢军纪、曹岩的《商战在郑州》、傅宁军的《探亲流:1988》、杨守松的《昆山之路》、李存葆、王光明的《大王魂》、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吕雷、赵洪的《国运》、萧亦农的《毛乌素的绿色传奇》、李春雷的《木棉花开》、朱晓军、杨丽萍的《快递中国》、何建明的《国家》、《浦东史诗》、许晨的《第四极》、王雄的《中国速度》、兰宁远的《神舟天路》、赵雁的《中国飞天梦》、王鸿鹏、马娜的《中国机器人》、宁肯的《中关村笔记》、王宏甲的《智慧风暴》、《唐约道路》、李英的《第三种权力》、纪红建的《乡村国是》、沙志亮的《刀尖上的舞者》等等报告文学,带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浓郁生长气息和勃发的姿态,在文学的舞台上强劲生长。“从分田分地真忙”的乡村土地生产承包制推行,到令人陌生甚至不解的特区开发,在都市的商场和部队的军营,到处都在一种新的改变中显示出生机。报告文学激情的感受和书写,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大地上火热滚滚的变革热潮,真诚地赞美改革开放获得的辉煌成果。这里有真实生动的中国精神,中国性格,中国故事,有动态的中国生命脉息表现,是切实的中国风景和中国形象故事描绘。这是文学热情传扬中国改革的先声,是伴随改革开放敲响的胜利锣鼓,是报告文学热情拥抱伟大变革现实生活的真实精彩记录。
报告文学在40年的创作过程中,既不偏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进程,也不缺席所有的不幸和灾难救助现场,勇敢地担负起责任和行动的重担。2003年的“非典”瘟疫灾难发生后,举国震惊。危机关头,报告文学作家没有退缩,勇敢地走到防治救灾的第一线,真实记录和书写了当时那危急和恐惧的情景,书写了很多个性的勇敢动人的医务抢救故事人物。像何建明的《北京保卫战》、徐刚的《国难》、杨黎光的《瘟疫:人类的影子》、王宏甲的《非典启示录》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008年春天,中国南方遭受严重冰雪灾害、5月12日汶川又发生巨大地震灾难时,还是报告文学作家急赴灾难现场,真实动情地描绘艰难的救灾情景和感人至深的精神情感故事。出现了李鸣生的《震中在人心》、何建明的《生命第一》等影响深远的作品。作为一种个性的文体写作,报告文学免不了地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甚至某些支配,这是这种文学的社会生活关系属性所决定的。但是,报告文学写作同样对作家的题材选择和内容表达给予尊重。几十年来,就陆续出现了很多用报告文学的方式表达历史现实重大矛盾对象,特殊社会生活事件人物的优秀作品,使报告文学的丰富和浑厚表现得到了很好体现。使报告文学在继续拥有灵活应对的匕首、投枪这些轻便武器之外,有一种像导弹、核潜艇等重装武器的威力。例如郭晓晔的《东方大审判》、程童一等人的《开埠——上海150年》、岳南的《南渡北归》、赵瑜的《寻找巴金的黛莉》、王旭烽的《家国书》、聂还贵的《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程雪莉的《寻找平山团》、徐锦庚的《台儿庄涅槃》、任林举的《粮道》、梅洁的《大江北去》、丰收的《西长城》、高洪雷的《大写西域》、《楼兰啊!楼兰》、李延国、李庆华的《根据地》、曹岩的《极度威胁》、周艳丽的《中国棉》、李发锁的《围困长春》等等描述不同重大历史现实人物的作品;还有像钱刚的《核火》、徐刚的《黄河万里独行客》、邢军纪的《最后的大师》、傅宁军《悲鸿生命》、徐剑的《东方哈达》、《大国重器》、党益民的《用胸推行走西藏》、《守望天山》、张雅文的《生命的呐喊》、余艳的《板仓绝唱》、高艳国、赵方新的《中国老兵安魂曲》、陈启文的《大河上下》、《袁隆平的世界》、张子影的《试飞英雄》、钟法权的《雪莲花开》、刘国强的《祖国至上》、罗胸怀的《山河在上》等等,描述各个不同个性人物在信仰、事业和人生中繁复经历情形的作品;这些涉及到农村城市和很多重大工程建设、科学创造辉煌成就及国家方方面面内容的激情报告,无不是对现实中国变化发展的及时观察和描绘。是报告文学作家对生活的热情拥抱,也是报告文学在面对火热的社会生活,面对人民群众伟大的创造成果时的用心书写和真实记录。都以各自真实精彩的内容表达而深受读者喜欢、感动和看重。这些作品,多彩多姿,个性厚重而绚烂,是报告文学被我称为是中国文学“隆起的大山”的标志、“大国重器”的重要构成。
40年来,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方向和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坚定地同时代和现实生活相呼应,同频共振,将关注的的目光集中到社会生活的大事和焦点上。在某些文体创作走向逼仄和衰落,走向无趣和浮浅甚至颓废,和当今社会生活严重脱节,和读者关注焦点错位和游离时,报告文学的性格方向不动摇。在社会环境繁复的进程中,报告文学不彷徨,不东张西望,不膜拜效颦,不自我封闭,不坐井自赏,伴世生长,驭风而行,坚定自己的中国立场和文明目标,在深入现实的社会人生中观察、发现、思考和文学表达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坚定的使命责任担当精神。这些更多直接呼应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生活的作品,这些深入到社会历史和不同人物生命表现及精神情感世界的作品,是伴随真实社会生活发展进程的观察和思考表达记录,其本身也已经成为中国40年历史生活的重要一环。她在中国社会伟大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精彩地讲述中国现实故事中表现杰出,已经是被人们充分认可的文学重大贡献。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道路上,始终都有报告文学的热情参与和助力。报告文学既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声音深情地呼唤改革开放的发展,也以自己的热情表达书写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道路和实践交融最为密切,互动最为有力的文体文学表达。报告文学可以自豪和骄傲地说:我无愧于中国这个伟大的时代!
---------------------------------------------------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作品选
《记者看“浙”四十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浙江优秀新闻作品选》
《一湾到底是大道:湾底40年乡村振兴纪实》
作者:孙昌建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勇立潮头看浙商:40人说40年》
编者:周咏南 主编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勇立潮头·杭商40 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商故事特辑》
作者: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每日商报社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实践之树常青——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苏报告文学选》
编者: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作家协会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